自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开始爆发后,口罩便成了急缺物资。而且,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大规模爆发,口罩也进一步成为各国急需的战略资源。于是国内很多企业开始转产口罩。
三言财经调查发现,过去一个多月内,新注册成立的口罩用品公司竟然有五千余家之多。
另一方面,由于口罩需求大增,作为口罩制作的核心原材料,熔喷布价格也暴涨。据媒体报道,近期,熔喷布价格已从每吨2万多元暴涨至每吨40多万元,涨幅20倍。甚至还出现“一布难求”情况,而且目前市场热度仍然在上涨。
一夜之间超5000家口罩企业诞生
查询天眼查提供的企业数据,2020年1月起,新注册成立的有关生产口罩企业数量多达5600余家。
以“口罩”并关键词,并且将筛选条件设为2020年年内注册成立、经营范围包含口罩后,一共搜到5616家企业。
经梳理数据,这5600余家企业中,处于“在业”状态的有1718家;处于“存续”状态的则有3894家;处于“注销”状态的有4家。另外,在这5600余家企业中,包含个体工商户共计745家。
按照注册资本,注册资本小于(包括)100万人民币的企业共有1981家;注册资本在100万人民币(不包括)至1000万人民币(不包括)的企业则有2607家;注册资本大于(包括)1000万人民币的企业共有1028家。
全国各省、直辖市2020年起新注册口罩生产企业百分比
这5616家从事口罩生产企业中,安徽企业共有377家;北京企业26家;重庆企业155家;福建企业225家;甘肃10家企业;广东企业779家;广西企业46家;贵州企业40家;海南企业25家;河北企业98家;河南企业199家;黑龙江企业30家;湖北企业44家;湖南企业94家;吉林企业45家;江苏企业1007家;江西企业76家;辽宁企业108家;内蒙古企业21家;宁夏企业7家;青海企业4家;山东企业706家;山西企业37家;陕西企业177家;上海企业27家;四川企业78家;天津企业84家;西藏企业5家;新疆企业14家;云南企业10家;浙江企业1062家。
从饼状图可以看出,这些企业所在地区中,占比较高的省份为江苏、广东、浙江和山东,四个省份总共占63.28%。
如果按照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日期为起始点,那么1月23日后,一共有5489家生产口罩的企业注册成立。
若根据生产制造口罩的企业所在行业看,大部分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,占比分别为50.69%和39.19%;其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,占比6.38%。
各大企业转产口罩
富士康
2月,以代工手机等数码产品闻名的富士康宣布将开始生产口罩,一度引发广泛社会关注。目前,富士康已经有5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和1条N95生产线,日产量约为27万只口罩,产品已获得相关资质认证。截止至3月1日,口罩累计交货数量400万只。
此外,富士康也正在自主研发口罩生产线,样机已经初步成型,试产成功后3至5天即可形成一条口罩生产线。
格力
3月9日,格力电器子公司“珠海格健”自主生产的口罩在格力官方商城正式上线。
“格力牌”口罩为KN95防护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。其中,KN95防护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口罩每盒50只,售价275元;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每盒50只,售价150元。两款口罩均采用拒水无纺布、喷熔无纺布、亲水无纺布三层防护设计。格力口罩采用预约制,每人每天预约后限购1盒。
据天眼查,“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”于2月18日注册成立,注册资本2000万元,由格力电器运营主体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,格力电器董秘望靖东出任珠海格健董事长。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第Ⅱ类医护人员防护用品、紫外线消毒设备、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、手术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设计、制造和销售等。
深圳地铁
据媒体报道,春节期间深圳地铁已经启动自建口罩生产线计划,首批设备于2月19日陆续运抵深圳地铁深云车辆段。
2月19日,深圳地铁的首条口罩生产线成功试产,日产一次性口罩4万只,并且计划将视需求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至每天6-8万只。
“爹地宝贝”
福建企业“爹地宝贝”是国内生产纸尿裤产品的龙头企业,拥有亚洲“工业4.0”纸尿裤工厂。
春节期间,公司抽调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,研究改造医用口罩产品车间,并抽调200名工人投入口罩生产线。目前,“爹地宝贝”已新增6条生产线,每天日产量可达250万只。
七匹狼、柒牌等服装品牌
七匹狼和柒牌都是国内较为知名的服装生产企业,在本次疫情期间,也纷纷转产制造口罩、防护服 等产品。2月14日,七匹狼首批口罩正式发货。等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投入使用后,预计民用一次性口罩日产量可达10万只。
此外,恒安集团、劲霸男装、九牧王集团、信泰集团、利郎集团、海纳机械等企业均开始转产口罩,预计3月底日产量将超过600万只。
做豆腐的也开始产口罩
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,主要以生产豆腐等豆制品为主。疫情期间,该公司也主动转向医用和民用口罩生产,日产量达25万只。
除了上述几家“跨界”幅度较大的企业转产口罩外,还有像保健品企业金天国际、机械制造企业利欧股份等公司纷纷转产口罩。
本文转载自:三言财经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